2020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发布线上活动5月10日举办。本次发布品牌数量达564个,总品牌价值为73563亿元,品牌价值均值比去年增长了5.1%。在中华老字号榜单看到,稻香村集团(前身为苏
“2020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发布”线上活动5月10日举办。本次发布品牌数量达564个,总品牌价值为73563亿元,品牌价值均值比去年增长了5.1%。在中华老字号榜单看到,稻香村集团(前身为苏州稻香村)品牌价值为136.55亿元,位居中华老字号榜单第五。然而,与苏州稻香村同样备受关注的北京稻香村却没有出现在今年的榜单之上。
据活动主办方介绍,“2020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发布”线上活动由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中国资产评估协会等单位共同主办。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一直遵循品牌评价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坚持“科学、公正、公开、公认”工作原则,连续七年的品牌价值评价工作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认可。
2020年发布的中华老字号品牌评价结果从最近几年的评价结果来看,苏州稻香村品牌价值稳步增长,2019年品牌价值为133.09亿元,今年增长到136.55亿元。北京稻香村品牌价值2018年为116.27亿元,2019年跌落到112.51亿元,今年则“跌”出了榜单,个中缘由不禁令人遐想。
身份的尴尬?
南北稻香村素有渊源。据公开资料显示,苏稻成立于清代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而北稻则始于清代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业内流传较广的说法是,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惊叹江南美食,赞叹“食中隽品,美味不可多得”,并御题匾额,稻香村自此名扬天下。清末民初时期,“南店北开”之风日盛,以稻香村为代表的南方风味的食品铺在京城及周边地区兴起。
苏州稻香村第四、五、六代传承人苏稻曾声称,苏州稻香村是稻香村品牌的真正源头和创立者,是稻香村品牌的率先使用者,并于民国时期注册了“禾”商标,于1982年和1988年申请注册了“稻香村”商标,应用范围包括饼干、果子面包和糕点。2009年“稻香村苏式月饼制作技艺”入选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6年苏州稻香村被商务部认定为首批“中华老字号”,2013年糕点类稻香村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苏州稻香村在2003年-2008年,两次授权北京稻香村在糕点上使用稻香村商标,两方当时签订了商标合同。
关于北稻的历史有两种说法。按照北稻官网和百度百科所述,北稻诞生于光绪年间的公元1895年。当时,南京人郭玉生在北京前门观音寺创建“稻香村南货店”,是京城生产经营南味食品的第一家店,后来因多种原因于1926年关张,但稻香村在北京开创的南味食品派系传承下来,1984年,这个派系的第五代传人刘振英筹建了北京稻香村。
苏稻则不认同这种说法,查阅资料后发现1984年刘振英创立的北京稻香村和清末民初的北京“稻香村南货店”没有任何传承关系。因为“稻香村南货店”关张时,刘振英才5岁,不可能在那里工作,其传承人、技艺等都不存在传承关系,完全是一家“新店”。
嫁接历史的事在老字号企业中并不鲜见,毋容置疑的是苏稻的创始历史要早于北稻,苏稻注册“稻香村”相关商号、商标的日期要早于北稻。如果苏稻的说法成立,那么北稻的“中华老字号”身份则存在疑问。2019年品牌评价时,北稻从2018年的中华老字号板块转至食品加工板块,这就说得通了。
成长的烦恼?
作为经营南味食品起家的北京稻香村,如今强调起自己的京味特色,不知不觉间,南北稻香村的发展战略已相去甚远。
苏州稻香村与北京稻香村品牌概况对比图据公开资料显示,北稻的市场主打京圈,有200多家连锁店,苏稻则走向全国,有700多家专卖店,还出口30多个国家和地区。北稻的产品主打京味,但苏式糕点依然不少,还扩展了熟食、包子、鲜肉等诸多副业品种,苏稻则在苏式糕点基础上,融合各地帮式特色,成为中式糕点的集大成者。北稻有1家工厂,苏稻在全国有10家工厂。北稻进军电商较晚,苏稻的电商销量已占30%。
综上比较,北稻还没有走出京圈,而苏稻已走向全国、走出国门,孰重孰轻、谁更能代表“稻香村”品牌,显而易见。或许正是北稻在业绩增长上的乏力,成绩不好看,才选择退出今年的品牌评价吧。